Willian Gibson的科幻小說阿伊朵(IDORU)於2006年11月下旬出版中文繁體字譯本了!平心而論,我認為威廉吉布森(Willian Gibson)的科幻小說出版中文(繁體)譯本是出版界一件很不得了的大事件。至少應該是華文科幻小說界的大事件。只可惜我人微言輕,沒人會在乎我認為什麼什麼,不過,我想我至少可以在本格發個聲,寫幾個字,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這一樁「我心目中」的科幻文學盛事。

說起來,一個讀者可以藉由網路這個媒介向「全世界」發表他對於某個出版事件的支持,而且可能網路世界有一些使用者亦能透過網路這個媒介得到這讀者發出的訊息,甚至回應這個讀者並與他在網上互動,這一件事情、這種科學技術、這個網路環境及這個網路文化與社會現象,乃至這個網路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交互關涉,其實早就存在威廉吉布森的小說裡。也就是說,我現在正在做的這件事,本質上,早就被威廉吉布森預言出來了。

威廉吉布森那本經典科幻小說「神經浪遊者(或譯 神經漫遊者、電腦魔異、神經魔異、神經幻術士等等)」(Neuromancer) 出版於1984年。1984年,在台灣,「資訊界」本身還是個新鮮名詞。「電腦」則是一種高級「玩具」。那時候有錢人家小孩玩的是黑底綠字畫面的蘋果電腦 APPLE II(至今我還是不甚了解,它作為個人電腦,以它的陽春功能,除了電腦遊戲,還能夠做什麼事情?)。我在學校修電腦概論課,實習上機用的是大電腦,須特別闢一個房間專用擺放這台主機。學的是FORTRAN語言。寫的程式是如何把全班同學成績依序從大排到小。直到兩三年後才看到電腦教室擺設整排的IBM 286,還分什麼AT、XT,那時才約略學到MS-DOS作業系統的皮毛。而敝校已經是當年全台灣號稱電腦資源最豐的大專院校之一。當時別說什麼「網路」了,根本就連「視窗」、「WORD」都沒聽說過,甚至連彩色螢幕都沒看過呢。就連威廉吉布森本人也沒電腦用,也是用傳統打字機寫小說。


傳說中的APPLE II 真面目....比pk2年紀還大.......



而在1984年出版的「神經浪遊者」這本書中,威廉吉布森已經發明「網路空間」(cyberspace)一詞,學者分析解說:「在吉布森筆下,網路空間是指一個人類神經系統和電腦資訊網路系統完全結合的虛擬空間。在吉布森的想像中,在未來時代,科技將進化到人類可以用無所不在的全球網路進行溝通和互動,人們之間的互動、接觸和溝通將完全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進行,從而生活在一個由電子“交感幻覺”所形塑的“虛擬世界”之中。吉布森所闡述的網路空間,具有四個主要特徵:第一,人們的知覺可以擺脫物理身體的束縛而在網路空間獨立存在和活動。第二,網路空間可以突破物理世界的限制而穿越時空。第三,網路空間由資訊構成,因此,有操控資訊能力的人在網路空間擁有巨大的權力。第四,人們因爲進入網路空間而成爲人機合一的電子人(Cyborg),以純粹的精神形態而在網路空間獲得永生。」(以上文字引用自蘭州大學社會系 黃少華著:「論網路空間的社會特性」


無論如何,這種設定是前所未見的。難怪這本「神經浪遊者」號稱劃時代鉅作,在1985年即囊括美國最崇高的三大科幻獎殊榮:雨果獎the Hugo Award、星雲獎the Nebula Award 、菲力普K迪克獎 the Philip K. Dick Award,是史上第一人。影響到後世如駭客任務等許多科幻小說、動漫畫、電影等文本。(士郎正宗版及押井守版「攻殼機動隊」是否也曾受它影響,待考,但是可能性很大!)

不過,威廉吉布森的小說文字本身就不好讀。開元書印的編輯李先生說,威廉吉布森是被學院派學者研究最多的科幻作家,學者們可以為他一人專門開一個學術研討會。當年「神經浪遊者」剛得三大科幻獎時,科幻小說迷爭相搶購一睹為快,可是翻開一看,全都傻眼,因為讀不懂!所以各位讀者可以釋懷了,威廉吉布森的小說連他們老外自己都不懂,翻譯成中文之後,更加難懂。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那本簡體字版「神經浪遊者」(1999年出版)就是這樣一個大災難。我硬著頭皮讀了幾章,只見文字在書頁間浪遊,而我就快變成「神經錯亂者」。我幾位科幻迷朋友也有這種感受。

但開元書印編輯李先生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這本書原本就是文學性濃厚的書,作者認為他寫的是純正文學作品,字里行間充滿詩意及科技專有名詞,故翻譯是艱難工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資訊科技工業尚未發達的環境下還願意、還能夠當開路先鋒把它翻成中文,無論如何,還是要心存感恩之念。此言亦甚是。然讀得痛苦終是事實。

所以開元書印宣稱他們作威廉吉布森的作品,並不只是作「中譯本」這件事而已。他們要作的,是介紹威廉吉布森代表的整個概念與文化。中譯本作出來必須成為一個典範。製作IDORU就花了3年光陰,前後約7校其稿。編輯李先生說,他們的態度是極慎重的。暫不推出「神經浪遊者」,而是先推出讀者較能接受並且故事背景設定與當今台灣有點類似的IDORU。此書描述的嗜血狗仔媒體、對天王巨星般搖滾歌手的崇拜及超高科技卻還沒有「Neuromancer」那麼神化的網路技術,現在的台灣讀者可能覺得較為熟悉、較能接受。

一方面他們要找出處理威廉吉布森作品的最佳方法,如何斟酌中文譯文?如何搜找相關資料?如何加註解?如何來解說威廉吉布森的世界觀?另一方面也希望讀者能夠先適應較易讀的IDORU,等出版社及讀者都準備就緒了,他們一定會推出精譯精製的「Neuromancer」。事情是不是真如開元書印所宣稱這麼美好?那我們科幻小說迷就拭目以待吧。只是希望不要讓我們等太久。














12月2日去小小書店參加「從「太空漫遊」到《阿伊朵》--李家沂談亞瑟.克拉克與威廉.吉布森」演講活動。李家沂先生是台大外文所博士,目前擔任交大外語系助理教授,係IDORU的譯者之一。他對於科幻文學、動漫、電影有深入研究,故談起亞瑟克拉克及威廉吉布森如數家珍。更神妙的是他本身研修外國文學的背景,所以他總論科幻文學這個文類時,引用很多西方經典文學、宗教作品如神曲等,並且闡述西洋科學史哲學史的演進,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兒、牛頓到愛因斯坦,從人類宇宙觀的進化來說明科幻文類的誕生,十分精采!而他對於電腦軟硬體科技亦不陌生,讓我一掃文科生必定不懂電腦的刻板印象。他對天文學也懂,用科學家探測黑洞的方法來形容威廉.吉布森描繪他書中世界的手法,堪稱一絕!

當天開元書印的編輯李先生也在場,在最後,他針對出版威廉.吉布森作品的幕後工作做了些說明,因此我把他的話引用在前述幾段文字中。

IDORU另一位譯者曹志漣小姐沒能到場,不過她托李先生帶一本書讓在場朋友們欣賞。此書係日本攝影家宮本隆司的攝影集「九龍城寨」 。因為IDORU這本書中部份場景用到了九龍城寨,在書前致謝辭中,第一句話就提到這本攝影集。因此欣賞這本攝影集,看那不可思議自由生長的三不管地域-九龍城寨,有助於讀者更加了解IDORU。

威廉.吉布森喜歡東方。他不但喜歡日本、香港,據說也很喜歡台灣。他本人來過台北幾次。東區、西門町及光華商場都逛過。所以台灣、台北也都被寫進IDORU這本小說裡,台灣讀者讀到這些地方應該會倍感親切。不過,小說充滿黑色電影的冷酷氛圍,那個部份可一點都不親切!

好了,我對於威廉.吉布森及其作品所知的一切全都寫在上面了。淺人妄語,裡面可能有很多錯誤。請各位行家多多包涵並不吝指正。

此外,這趟去小小,又承蒙沙貓貓老闆及高個子店員協助幫忙,讓我能專心聽講,亦在此致謝!


小小書房沙貓貓老闆對Willian Gibson及IDORU的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ch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